>>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利通区以工代赈项目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双赢
2025-11-10 15:14:48   
2025-11-10 15:14:48    来源:宁夏新闻网

  田间地头、水利工地、生产车间,这些看似普通的生产场景,正成为宁夏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端稳饭碗、增加收入的新希望。

  11月初,记者在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渠口村和美村庄项目现场,看到3座新建生产桥横跨两岸,1516米沟道治理后,有效改善了区域农田排水条件和村庄环境。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一项目在农业领域创新推广以工代赈模式,组织村民参与农田整治,水利修缮等工程施工,开发本地岗位约110个,重点吸纳低收入人群及闲置劳动力,推动村民家门口就业,让基础设施建设的红利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这只是宁夏以工代赈工作的一个缩影。“十四五”以来,宁夏把以工代赈作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共争取中央以工代赈资金19.3亿元,支持全区22个县区实施441个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28.3亿元,支持带动4.3万名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累计发放劳务报酬6.2亿元。有效改善了宁夏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乡村产业发展配套水平。

  “2025年,利通区获批9个以工代赈项目,全部集中在农村道路硬化、水利设施修缮、人居环境整治等政策支持重点领域,政策契合度达100%。”利通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利通区地处黄河金岸核心区段,黄河过境28公里,独特的区位优势更能体现以工代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特殊价值。为此,利通区紧扣“项目建设+就业增收+技能提升+生态改善”综合目标,将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与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先后实施了扁担沟镇同利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东塔寺乡二道桥村生活污水及基础设施改造等一批示范项目。今年争取以工代赈项目9个,获批资金3825万元,带动1484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发放劳务报酬1074万元,真正让群众在参与工程建设中增收致富,在技能培训中提升本领,在生态改善中共享红利,实现了“修一条路、绿一片岸、富一方人”的多重效益。

  在利通区以工代赈项目中,扁担沟镇同利村从2023年开始,整合专项资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期间,组织本村及周边脱贫户、移民群众325人参与施工,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47.45万元。项目建成后,该村依托其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运营6栋温室、1座冷库,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租金,还为当地村民提供20多个长期就业岗位和60多个季节性务工岗位,为移民安置区产业振兴提供了可推广经验。

  金积镇郝渠村通过硬化道路、修建渠道、铺设管网等项目施工,不仅提升金积镇郝渠村人居环境,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还通过以工代赈效能,解决了105名农村务工群众人均增收1.23万元,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金银滩镇依托以工代赈项目,不仅完善了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场地内灌溉、水利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还在施工中带动辖区内监测户、脱贫户、返乡务工农民等180人就业,人均增收约1.66万元。项目建成后,通过招商引资,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闲置资源高效利用,为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扁担沟镇渠口村完成排灌设施升级、沟道清淤修坡、生产桥建设项目,解决了雨季积水与旱季输水难题,筑牢了农业“生命线”。还组织村民参与农田整治、水利修缮等工程施工,开发本地岗位约110个,重点吸纳低收入人群及闲置劳动力,推动村民“家门口就业”,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57.21万元,参与群众人均增收1.43万元,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这些以工代赈项目的共同特点是既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又能为当地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我们始终坚持‘赈’‘育’结合,在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注重技能提升和观念转变,推动以工代赈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赋能转变。”利通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说,利通区聚焦重点项目与农业领域深耕以工代赈推广,推进2024年人居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以基础设施提升带动就业;农业领域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配套等项目,通过土地整治、温棚改造等建设赋能产业。2025年通过“重推”“农推”推广5个相关项目,累计带动950名群众就地务工,发放劳务报酬超1300万元,让政策红利精准覆盖乡村发展与群众增收。

  此外,利通区还结合项目建设需求,开展建筑施工、水利管护、苗木种植等针对性技能培训,让群众在务工过程中掌握一技之长。2023年以来,利通区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800余人次,让参与培训人员成功从“普工”转变为“技工”,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如今,从利原村的“温棚聚宝盆”到同利村的“扶贫车间”,再到烽火墩村的“特色种植+冷链仓储”,以及为粮食增产蓄力的新建渠道,将产业振兴的触角延伸到每个村落,让吴忠市到处都是乡村和美,产业兴旺的美好景象。(宁夏新闻网记者 胡琴 文/图)

【编辑】:杨洲
【责任编辑】:杨丽